近期,我院收到不少同行及患者的咨询,其中关于 2025 年 3 月 10 日公众号所提及的白内障手术后药物性角膜炎的治疗问题备受关注。在此,富平泽明眼科医院凭借专业的眼科诊疗经验,为大家详细解读这一病症的治疗策略。
一、精准诊断,开启治疗第一步
当怀疑患者出现白内障术后药物性角膜炎时,我院专业眼科医生会依据详细的眼部检查,包括角膜荧光素染色、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泪液分泌试验等,综合判断病情,精准锁定病因,为后续个性化治疗奠定基础。
二、初始关键举措:合理调整用药
1. 果断停用白内障手术后的所有滴眼液:这是首要且关键的一步。许多药物在长期使用后可能累积毒性,引发角膜不良反应,及时停药能有效阻止损伤进一步加剧。
2. 精准选用替代药物:
-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及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左氧氟沙星可预防感染,为脆弱的角膜保驾护航;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则能促进角膜细胞增殖修复,助力受损角膜恢复生机。
- 戴绷带镜治疗:如同给受伤的角膜披上一层“保护膜”,绷带镜不仅能减轻眼部疼痛、异物感,还为角膜修复营造稳定环境,减少外界刺激干扰。
三、系统治疗规划:依病情分级施策
参考《中国药源性角膜病变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3 年)》,结合我院丰富临床实践,针对不同程度药物性角膜病变制定如下方案:
1. 治疗时间预估:
- 要向患者充分说明,角膜和结膜的药物毒性损伤恢复进程相对缓慢。通常停药后 2 - 6 周症状和体征才会逐步改善,提前让患者知晓这一时间跨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配合后续漫长治疗。
- 药源性角膜病变愈合时间因病情而异,轻度者 3 天至不超过 7 天,中度者 7 - 14 天,重度者超过 14 天。我院医生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出精准预估,让患者心中有底。
2. 治疗原则:
- 去“毒”存“优”:尽量停用对角膜可造成毒性损伤的眼用药物制剂,转而选用不含防腐剂的眼用药物制剂,从源头上降低角膜再次受损风险。
- 个性化给药:根据药源性角膜病变程度,量身定制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润滑眼表、促进角膜损伤修复的药物,如同给干涸的土地浇水、施肥,助力角膜“重生”;同时,酌情使用抗炎药物,对抗炎症侵袭,守护角膜健康。
- 多病同治:积极治疗药源性角膜病变高危相关疾病,如干眼、睑板腺功能障碍、糖尿病等。这些潜在“病根”若不铲除,角膜病变易反复,我院会全方位排查,连根拔起隐患。
3. 药物治疗:
- 轻度:
- 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 3 或 4 次/天:模拟天然泪液,滋润眼表,缓解干涩不适,为角膜修复提供舒适环境。
- 低浓度糖皮质激素滴眼液 2 - 4 次/天:精准抗炎,减轻角膜炎症反应,避免过度免疫反应“反噬”角膜。
- 促上皮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每天睡前使用:在夜间修复黄金时段,加速角膜上皮细胞生长,缩短病程。
- 中度:
-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或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 3 或 4 次/天:双管齐下,一方面补充角膜营养,另一方面促进细胞修复,增强角膜“自愈”能力。
- 治疗 3 天症状和体征不改善者,可改用自体血清点眼,每 2 小时 1 次:自体血清富含多种生长因子,是角膜修复的“天然良药”,能快速扭转病情。
- 若角膜上皮缺损面积较大,可联合使用角膜绷带镜:进一步强化保护,防止感染,加速愈合。眼表炎性反应得到控制和角膜上皮愈合后,治疗药物可逐渐减量至停药,避免药物依赖。
- 重度:
- 按照中度角膜病变治疗方案治疗 3 天,症状和体征无改善且加重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及时转换治疗思路,不贻误病情。
4. 手术治疗:
-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重度者:
- 羊膜覆盖、结膜瓣遮盖:这两种手术方式能为角膜上皮愈合提供良好的组织支撑,如同为破损的房屋加盖“防护层”,促进愈合。
- 对于已发生严重角膜溃疡者,可酌情行角膜移植手术:作为最后的“救命稻草”,在角膜濒临“绝境”时,为患者带来重见光明的希望。
5. 合并症治疗:
- 合并睑板腺阻塞者可行睑板腺按摩及热敷:疏通睑板腺,改善睑板腺功能,从源头保障泪液质量,间接助力角膜修复。
- 合并干眼者可行临时泪小点栓塞:减少泪液流失,提高眼表泪液存留量,缓解干眼症状,为角膜营造湿润环境。
- 对于合并重度干眼、神经麻痹、角膜暴露者,必要时可选择行临时性或永久性睑裂缝合术:防止角膜进一步受损,保护角膜免受外界侵害。
- 合并角膜神经营养障碍者,可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滋养角膜神经,提升角膜感知与修复能力。
富平泽明眼科医院始终秉持专业、负责的态度,为每一位患者的眼部健康保驾护航。若您或身边人遭遇白内障术后药物性角膜炎困扰,欢迎随时联系我们,专业眼科团队将竭诚为您服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