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平生活,若家庭面临经济困难,符合条件的居民可申请低保、特困等救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详细内容吧。
一、低收入人口范围明晰
低收入人口涵盖了多个类别,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成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等。他们都是在经济层面需要社会帮扶,以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的群体。
二、各类低收入人口认定条件详解
1. 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认定条件:当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富平县现行标准为农村每人每年 5376 元,城市每人每月 670 元),并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规定时,这样的家庭就有资格申请最低生活保障。这意味着家庭收入微薄,难以维持日常生活开销的群体,有望得到政策兜底扶持。
2. 特困人员认定条件:本省户籍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需同时满足以下三点,才可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其一,无劳动能力,像 60 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劳动能力受限;未满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未成熟,不具备独立劳动能力;残疾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智力、精神残疾人,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肢体残疾人,残疾等级为一级的视力残疾人,因身体残疾严重影响劳动;以及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其二,无生活来源,缺乏稳定的收入渠道来维持生计。其三,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处于孤立无援的生活困境。
3. 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认定条件:有些家庭虽然不符合低保对象的严苛标准,但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1.5 倍,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边缘家庭规定的,将被认定为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他们也是需要关注与适当帮扶的群体,处于低保“边缘地带”,生活压力同样不容小觑。
4. 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条件:这类家庭要同时符合四个条件。一是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家庭整体收入水平较低;二是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同期的医疗、教育、残疾康复及护理支出以及因意外事件等产生的生活必需费用等刚性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收入比例超过 60%,意味着家庭大部分收入都用于维系基本生存与发展的必要开支;三是财产状况符合当地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规定;四是未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且未被认定为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是在其他救助类别之外,因刚性支出过重而急需帮扶的家庭类型。
三、申请低收入人口认定攻略
1. 只要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中有一名以上具有我省户籍,整个家庭就具备申请低收入人口认定的资格,旨在让更多有实际困难的家庭受益。
2. 申请需以家庭为单位,由家庭推选一名具有我省户籍,且户籍地与经常居住地一致的共同生活家庭成员担当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递交书面申请,确保申请流程规范、责任明确。
3. 若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户籍地均不在经常居住地,有两种申请途径可选。既可以由任一具有我省户籍的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向其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也允许持有经常居住地居住证的家庭成员向经常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为流动家庭提供便利。
4. 考虑到有些家庭申请有实际困难,比如家庭成员行动不便、文化程度低等情况,申请人本人或者法定监护人可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者其他人代为提出申请。不过,委托申请时务必办理相应委托手续,保障申请的真实性与合法性。
四、低收入人口认定办理流程分步走
1. 线下申请程序:
- 申请:申请人可向户籍所在地镇(街道)申请,若向户籍所在镇(街道)提出申请存在困难,富平居民可在全县范围内任一镇(街道)提交申请,极大地便利了申请人,打破地域限制;持有居住证的人员还可直接在居住地镇(街道)申请,让外来常住人口也能便捷求助。
- 受理:各镇(街道)负责受理申请材料,开启救助流程第一步。
- 核对:县级民政部门运用专业手段对申请家庭经济状况进行信息核对,全面审查家庭收入、财产等情况,并出具核对报告书,为后续审核提供精准依据。
- 初审:镇(街道)组织工作人员入户调查,实地查看家庭实际生活状况,与家庭成员交流了解详情,提出初审意见,确保认定公正客观。
- 公示:在申请家庭所在村(社区)公示 7 天,将家庭基本信息、申请情况等向邻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让救助透明化。
- 确认:镇(街道)审核确认无误后,进行长期公示,确定低收入人口身份,保障其后续享受相应救助待遇。
2. 线上申请程序:如今进入互联网时代,申请也更加便捷。可通过微信小程序“陕西民政通”提交申请,操作步骤简单易懂。首先,在微信搜索界面输入陕西民政通,点击进入陕西民政通小程序;接着点击“我要办”;再点击“社会救助”;最后点击要申请的事项,按提示逐步操作即可完成线上申请,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五、申请所需材料清单
1.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户口簿、身份证,用于核实家庭成员身份信息与户籍情况。
2. 证明其申请前 12 个月收入及财产状况等的相关材料,如工资流水、财产证明等,辅助判断家庭经济实力。
3. 残疾人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精准识别残疾类别与等级,为特困人员等认定提供关键依据。
4. 重特大疾病患者提供县级以上(含县级)医院出具的疾病诊断证明,报销支出费用票据等相关材料,以考量因病致贫的困难程度。
5. 其他支出费用较大情形印证资料,例如因意外灾害导致大额维修费用票据等,全面反映家庭刚性支出压力。
6. 离异家庭提供关于财产分配、子女抚养情况证明材料,明确家庭经济责任与负担。
7. 其他需要的有关证明材料,确保申请材料完整、详实,助力精准认定。
若在申请过程中遇到困难,不必慌张,富平居民可随时拨打民政部门社会救助服务热线 12345 进行求助。富平县社会救助咨询热线也时刻为大家敞开,有疑问随时拨打电话咨询,让救助之路畅通无阻,帮助困难家庭早日获得帮扶,重拾生活信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