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中国西北大地,一场高速公路建设领域的革新正在火热上演,而鄠周眉高速黄兴村大桥无疑是这场变革中的耀眼主角。当下,这座全长 676.5 米的大桥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加速推进,它不仅承载着区域交通升级的重任,更凭借创新性的“积木式”建造工艺,成为我国西北高速公路工程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省级高速公路网的关键拼图与西安至汉中高速的迂回要道,鄠周眉高速公路自开工便吸引着无数目光,全线 71.465 公里蜿蜒伸展,串联起区域发展的脉络,其间 46 座桥梁各显风姿,黄兴村大桥更是脱颖而出。它打破常规,上部结构采用装配式预制箱梁,下部结构亦大胆革新,预制拼装墩、预制盖梁、预制管桩基础一应俱全,开创了全省乃至西北地区高速公路桥梁建造的全新模式——整座桥除承台现浇外,其余部件皆如巨型“积木”,在后场精心预制,运至现场精准拼搭。
走进项目幕后,方能领略其精妙之处。该桥立项伊始,面对省内无同类项目经验与配套资源的困境,项目承建团队毅然奔赴南方取经,归来后在项目部旁开辟出占地百亩的“预制工厂”。这里,科技与工艺完美融合,标准化流水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转,从钢筋加工到构件浇筑、养生,每一道工序都有精准“脚本”,确保出厂的 810 块“大积木”——涵盖 260 片箱梁、400 根桥墩 PRC 管桩、100 个墩柱、50 个盖梁,个个品质过硬。其中,重达 150 吨的盖梁堪称“巨无霸”,它们与其他构件边缘的精细延伸部分、排列有序的孔洞,藏着现场严丝合缝拼装的秘密,这得益于先进的灌浆套筒连接技术,借助匹配定位板,将预埋套筒与预留钢筋偏差严控在±5 毫米以内,为大桥筑牢坚实根基。
施工现场则是另一番震撼景象。没有传统建桥现场的喧嚣与杂乱,履带吊成为主角,轻松抓起数十吨重的构件,在空中舞动,精准地将 150 吨盖梁稳稳架于墩柱,再将 90 吨箱梁依次铺装。全站仪全程“站岗”,严控拼装精度,确保最优成桥姿态。“积木式”装配优势尽显:传统工艺下,下部结构施工耗时一月有余,如今预制构件到场当日即可完成拼装,工期大幅缩短 30%左右,人工投入减少 20%以上,同时减少噪音与建筑垃圾,让工程建设与城市生活和谐共生。
如今,黄兴村大桥预制构件施工已过大半,现浇承台浇筑正酣。它的崛起,不仅为鄠周眉高速如期贯通注入强大动力,更为陕西乃至全国桥梁建设开辟新径,用创新工艺书写着高速桥梁建设的“陕西样本”,向着智能化、绿色低碳化大步迈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